Super GT重返雪邦 速度与品牌的夏日交会点

十二年后,来自日本的Super GT再度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这场在雪邦国际赛车场举行的“Autobacs Super GT Malaysia Festival 2025”,不仅是赛事的回归,更是一场横跨赛车、品牌与生活方式的文化交融。

对马来西亚观众而言,这场比赛或许并不熟悉,甚至不少人是首次亲眼见到这个来自日本、号称“亚洲最受欢迎房车赛事”的真面目。但也正因如此,这场比赛所带来的体验,更显得新鲜而值得记录。

现场不只是比赛,而是一场日式汽车文化的展演

走入雪邦赛道入口那一刻,已可感受到与F1截然不同的氛围。这是一场汽车迷的文化节,而非仅限车手与车队的竞速场。除了看台与Pit区之外,场内还设有多个品牌展示摊位与周边商店:Toyota、Nissan、Honda 等车厂齐聚一堂,各自展示旗下的GT战车与高性能量产车款,引来大批观众驻足拍照。

现场也有多辆日本运输来马的赛车样车,从富士赛道直接空运至雪邦,无论是低扁的车身、碳纤维尾翼、还是车身上密密麻麻的赞助贴纸,都让观众零距离感受日本GT赛的张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日本车队人员全员到场,不仅仅是赛车技师与车手,还包括官方吉祥物、品牌大使与多位Super GT旗下的“赛车皇后(Race Queen)”。对现场观众来说,这不只是一场比赛,更像是一部完整呈现的日系汽车文化展演。

从家庭观众到车迷老饕,Super GT如何抓住眼球?

尽管Super GT对本地观众来说略显陌生,但主办单位显然花了许多心思,让这场活动能够吸引更多非车迷族群参与。除了比赛本身,赛道外围设有丰富的周边体验区——拉面摊、章鱼烧、模型贩售区、日本动漫周边、快闪摄影棚……甚至还有小朋友能参加的迷你赛车游戏区,让整个赛道化身为一座迷你“日本汽车主题乐园”。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观众并非资深车迷,而是被现场热闹气氛所吸引:有人穿著潮流服饰与Toyota 86合影,有人拍摄Nissan Z GT500的尾灯设计,有人一边吃著章鱼烧一边研究场刊里的车队资料。对于汽车品牌而言,这正是最佳的生活化展示舞台——让性能、设计与文化融合在一个现场中,自然发酵出话题与曝光度。

马来西亚观众与Super GT的第一次深度接触

与过去单纯的赛事观战不同,这场雪邦站特别安排了两支马来西亚车队以“外卡”身分参赛GT300组别,尽管并非夺冠热门,但无疑让更多本地观众产生代入感。在车队展示区,可以看到许多观众围绕在贴有“Malaysia”字样的GT车旁拍照留念。

同时,多位本地赛车内容创作者、改装车社群也出现在看台与后场,拍摄、直播与分享现场动态,让这场活动透过社交媒体迅速扩散到更多汽车爱好者与年轻族群当中。

而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更是一场 “汽车启蒙” 的机会。许多小朋友首次见到真实赛车、高性能尾翼与换胎仪器的运作,纷纷拉著父母询问各种问题——这些场面,是任何品牌行销活动所难以复制的情感连结。

当赛车走下神坛:品牌、设计、生活的整合舞台

Super GT 雪邦站不仅为车迷带来一场睽违已久的国际级比赛,也为汽车品牌提供一个展示品牌精神与工程实力的媒介。GT 赛车虽离日常用车有段距离,但这些车的设计语言、科技元素与品牌调性,无一不反映在现实道路上的产品之中。

Toyota GR 系列、Honda Type R、Nissan NISMO……这些在雪邦亮相的车型,正是品牌藉由比赛巩固形象与技术传承的核心代表。它们不只在赛道上疾驰,也逐步走入大众生活,成为一种态度的选择。

后记:速度之外,Super GT在雪邦留下了什么?

这场活动结束后,不少观众选择在车队看板、主视觉立牌前拍照留念,有人兴奋地展示新买的纪念模型,有人则打开手机开始搜寻:“GR Supra市售版价格”、“怎么加入车队志工”——这就是Super GT最大的收穫:不是谁赢了比赛,而是它用速度与设计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汽车文化与日常生活短暂但深刻地交会。

对于马来西亚汽车圈来说,这次Super GT的成功举办,也无疑为本地市场注入一剂文化活水。毕竟,一场精彩的比赛可能结束得很快,但一段共鸣的记忆,却可能延续很久。(采访报道:蔡金璇 Sean Chua)